tags: 哲学基础 阴阳学说/内容
pages: 022
阴阳自和,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稳定状态的能力和趋势。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。阴阳自和是以“自”为核心,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“和”。阴阳自和的机理,在于阴阳双方彼此的交互作用。阴阳虽然属性相反,但两者存在互生、互化、互制、互用等关系,在交互作用的变化中相反相成,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。
阴阳自和的概念,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“以和为贵”的基本观点。重视阴阳之间的和合、协调是阴阳学说的重要思想。如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
说:“天地之气,莫大于和。和者,阴阳调……阴阳相接,乃能成和。”阴阳二气的协调就是“和”,阴阳二气相互维系才能达到“和”的状态。“和”是宇宙的最基本的原则。
阴阳自和,是相对的、动态的平衡,阴阳双方在交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,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。阴阳双方以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为基础,在一定限度内消长和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运动变化,维持阴阳平衡状态。
阴阳自和所维持的动态平衡,在自然界标志着气候的正常变化,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,在人体标志着生命活动的稳定、有序、协调。故《素问·调经论》
说:“阴阳匀平,以充其形。九候若一,命曰平人。”由于人体内的阴阳二气具有自身调节的能力,在疾病过程中,人体阴阳自动恢复协调是促使病势向愈的内在机制。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
说:“凡病,若发汗、若吐、若下,若亡血、亡津液,阴阳自和者,必自愈。”如果阴阳动态平衡遭到破坏,又失去了自和的能力,在自然界就会出现反常现象,在人体则由生理状态进入疾病状态,甚至死亡。因此,阴阳自和无论对于自然界还是对于人体,都是阴阳相互维持协调平衡作用的深层次规律。